在近日結束的2017年度CCPC中國量產車性能大賽中,有一款中級SUV獲得了克拉瑪依、鹽城大豐、牙克石3站比賽中的2個分站冠軍,這款SUV在加速、制動、油耗以及冰雪操控的比賽項目中,均以絕對優(yōu)勢力壓對手獲得冠軍,它就是雪佛蘭探界者。
為此,我們頻道專門采訪到了這次比賽駕駛雪佛蘭探界者的車手,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整車性能經理蔡章林,人稱“蔡博”,從技術方面為大家講解探界者為什么這么牛?
強大性能,秒殺對手
雪佛蘭探界者在CCPC的比賽中獲得了加速、制動、油耗、冰雪操控、怠速噪音等多個冠軍,全能中級SUV王者霸氣外露,相信拿下年度總冠軍也是沒問題的。
探界者在加速方面可以說是秒殺對手,破百時間比第二名快了近1秒。得益于9AT變速箱,探界者的油耗表現也同樣出色,在克拉瑪依和大豐兩站的油耗賽中,都取得了6升多每百公里的好成績,綜合工況和高速工況油耗均領先同級。制動性能更是包攬了干地、濕地和冰面三種路面的全部冠軍,在40Kph-0冰面上的制動距離比對手少了十幾米。
當然,比賽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發(fā)揮出車輛的最好性能?作為工程師,蔡博比其他車隊的職業(yè)車手都更了解所駕駛的車輛。因此,在比賽時沒有關掉任何輔助系統,選擇相信探界者的實力,而最終獲得冰雪操控冠軍,證明這一做法是正確的。
9AT原來是這么回事
探界者的1.5T和2.0T都獲得過沃德十佳發(fā)動機的獎項,得到了權威認可。動力和燃油經濟性毋庸置疑。
當然,加速不僅是需要好的動力,變速箱的響應也要更快。2.0T的探界者配備了全球領先的9AT變速箱,在原來6AT的基礎上,在1檔和2檔之間加了一檔, 3檔和4檔之間又加一檔,是為了在起步時更迅速,在低速區(qū)間行駛時更平順,頓挫更小。6檔之外再加了一檔,是為了燃油經濟性。
跑得快還得剎得住
探界者包攬了年度制動項目的所有冠軍——干地、濕地和冰面,充分體現了探界者扎實的底盤基本功。
首先,制動距離跟輪胎抓地力高度相關,單純提高輪胎抓地力容易,但同時要節(jié)油、要低滾阻,這就非常困難。因此我們的工程師需要對輪胎進行不斷地調試和多輪次的開發(fā),確定最終的花紋和配方。
其次,制動距離跟ABS 的標定息息相關,靈敏迅捷的防抱死系統,可以迅速識別輪胎與路面的細微滑移,對制動壓力進行快速調節(jié),讓輪胎與路面之間始終保持最優(yōu)的滑移率,獲取最大的輪胎路面抓地力。為此,我們的制動工程師會在全球各試驗場、各種路面采集數據,進行車輛ABS系統的標定。
最后,制動距離和懸架支撐相關。對于質心相對較高的SUV來說,如何抑制制動點頭以及由此帶來的前后軸載荷轉移非常重要。在架構階段,從原理上對懸架硬點進行針對性設計,賦予探界者底盤制動抗點頭的特性;后期樣車調試階段,則通過減振器、彈簧以及襯套的調校來進一步優(yōu)化。
制動力的腳感則是可以通過調教來改變的,我們叫Brake Feel Index,踩下踏板不同行程,對應不同的踏板力和制動減速度,有人喜歡剎車前段靈敏,有人喜歡剎車后段有力,考慮到舒適性和品牌基因,我們將探界者的剎車腳感調成,前段緩和,中后段有力。
動力強不是油耗的借口
以往人們覺得通用旗下的車比較耗油,而這次雪佛蘭探界者卻得了油耗冠軍?死斠勒鹃L距離油耗賽中,冒著45度的高溫,歷時8小時,歷經370公里的綜合賽道,耗油僅22升,平均油耗不足6L/100Km。大豐站200公里高環(huán),平均車速120Kph,耗油也才12.8升,平均油耗6.4L/100Km,遙遙領先對手。
蔡博表示,探界者油耗上的出色表現得益于這些年上汽通用汽車和泛亞在降低油耗方面做的大量工作,探界者只是一個縮影。為了節(jié)油,首先要提高能量轉換和傳遞效率,這就要求發(fā)動機、變速箱更加高效,我們用了沃德十佳發(fā)動機,用了全球領先的9AT。同時還需降低能量損耗,包括發(fā)電機等附件損耗、傳動系統損耗等,我們的驅動系統設計成可以在四驅和兩驅之間切換。降低整車阻力也是降低油耗的重要手段,整車阻力包括滾阻、風阻和機械系統的內阻,采用低滾阻輪胎,配備主動進氣格柵,優(yōu)化底板的空氣動力學,采用合適粘度的變速箱油等做法,都可降低阻力。
輕量化也可以起到提升動力降低油耗的作用。探界者在滿足全球五星架構的同時,創(chuàng)新運用CAE手段進行多學科優(yōu)化設計,提升結構剛度、強度的同時,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并減輕了重量。同時結合合金材料和高強度鋼材的運用,既滿足了五星安全,又做到重量最優(yōu)。
操控好并不代表不舒適
雪佛蘭一貫堅持Fun To Drive的理念,因此探界者在操控與舒適之間更偏向操控,在此前提下對底盤進行了大量的調試,單就控制臂襯套的調試也是極為講究的。
探界者所用前懸架為麥弗遜懸架,其擺臂與副車架通過兩個襯套連接,前面一個襯套小而硬,我們稱之為操控襯套(Handling),后面一個襯套大而軟,我們稱之為舒適性襯套(Ride)。當車輛拐彎時,車輪側向力的受力方向是前操控襯套,小而硬點的特點可以讓系統變形更小,轉向響應更快更精準;當車輛通過不平路面或受到沖擊時,懸架上下跳動的同時還會有前后方向的位移,此時大而軟的舒適性襯套就起到了緩解路面沖擊、吸收振動的效果。即使這樣,該襯套也還會考慮線性段和非線性段剛度的設計,以同時過濾鋪裝路面的微小振動和粗糙路面較大的沖擊。
控制臂襯套只是整車操控和舒適性調試工作的冰山一角,減震器、彈簧、穩(wěn)定桿以及眾多的彈性件,都是在試驗場里經過多輪樣車、不同參數樣件的調試最終確定的,保證了探界者既具有扎實的操控性能又兼顧舒適性。
收集用戶信息,強化耐久標準
雪佛蘭探界者在出廠前的耐久測試是非?量痰,從零件到系統再到整車,都要符合GM全球耐久標準,項目開發(fā)在耐久和性能之間往往需要做很多輪的平衡、優(yōu)化和測試。作為通用全球重要的研發(fā)中心,我們一直在和北美協同做一個大數據——客戶駕駛習慣和路況數據庫,在全國各地選擇一些真正的車主,觀測這些車主的駕駛習慣、路況,采集實際用車中出現的問題,再反饋到標準的制定上,使我們的耐久測試更加全面和科學。
最后,蔡博也呼吁大家要科學駕駛、文明駕駛。汽車上的新技術越來越多,只有更科學的使用才能夠發(fā)揮出車輛最佳的性能。“真正的王者屬于賽道而不是馬路”。
(文章來源于吳佩頻道)